“一年到头回趟家不容易,过年了一家人在一起,以前看得开的、看不开的,也都不是事儿了。”看着一大家人在饭桌前叙家常,威信县三桃乡村民江波喝了口酒后认真说道。
3年前,江波家盖起了新房,今年春节也是在新房过的。这些年外出务工挣了钱,不仅住房条件改善了,年夜饭的菜肴也比过去丰盛了很多。但家里没有安置太多家具,因为春节过完,江波又将携妻儿远走他乡。
与往年不同的是,今年过年江波买了很多画,贴得屋里屋外到处都是。在屋外的墙上,他特别挂上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画像。“这些年我们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大家脱了贫,心里很感恩。”江波动容地说道。
厨房里,烧菜声、碰杯声、欢笑声、小孩吵闹声……江波一家人其乐融融。“不管平时外出打工怎样辛苦,过年就得有个过年的样儿。”看着眼前的一切,江波打心眼里高兴。
不过,在10多年前,今天的生活是他想都不敢想的奢望。
三桃乡四面环山,大部分家庭生活比较贫困,收入主要靠卖烤烟、玉米种子及家禽牲畜。年轻时候的江波在村里,偶尔听到外出的老乡回家说起浙江工厂多,找工作容易,要比在家挣钱。于是江波有了外出打工的想法,没过多久,他收拾行李,跟一位老乡去了浙江。
这一去,不知不觉已有15年。这期间,他又带了不少亲戚、老乡一同出去,包括他的两个侄子。15年间,江波结了婚,还生了两个孩子。如今,老大6岁,老二5岁,孩子生在浙江、长在浙江,现在也都上了幼儿园。“除了基本的生活开支,每个星期吃几顿肉也没问题。”江波笑说。
外出务工收入提高了,他的两个侄子,现今也在威信县城买了房,准备娶媳妇。“打工每个月少则三四千,多则七八千。”江波一个侄子说,要是有一门特别的手艺,月薪上万也没有问题。
其实在三桃乡,和江波有同样经历的还有很多人。一位当地的村民说,村子里除了老幼病弱,还有已经上大学的学生,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去了,携家带口的也不在少数。
在三桃乡的乡道上,不断有浙江、广东、福建等外省车牌的车辆驶过。今年,李师傅就自己开车从浙江回来过年。“现在很多在外打工的人都在当地买了车,回家后盖了新房,生活普遍提高了不少。”李师傅说。
“偏远地区的人,还是很需要走出去的。”三桃乡一位在昆明当律师的彭先生说,类似三桃乡这样的地方,交通不便、天气相对恶劣、基础设施落后,要想在这些方面快速突破很难,对于老百姓来说,多出去闯闯会不一样。不过,彭先生也表示,外出打工的村民,虽然物质生活提高了,但思想认识方面还是有待提高。“要提高外出打工者的自主性、创造性,还得从根本上入手,抓好基础的教育工作,其中,教育扶贫应该成为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。”